浅谈瘦金体发表时间:2021-01-30 15:15 浅谈瘦金体 “书贵硬瘦方通神”。杜甫的这首诗原本是用来赞美唐人李潮细劲的小篆用笔,却无意中为“瘦金体”作了最生动的注解。瘦而硬的字容易枯燥僵硬,但在赵佶的作品中,他们是瘦而不僵硬的。清澈的美充满了滋润。除了唐代楷书之外,他们还创造了一种新的方式来充分发挥书法的瘦硬之美。 “瘦金体”可以说是书法史上最具特色的类型之一。其笔触犀利,笔触纤细锐利,远远超过其他字体。它看起来很漂亮,给人一种凶猛的气势。然而,这种书法更像一把利剑,而不符合书法的主流审美。更重要的是,以下三个主要原因决定了这种书法的局限性。瘦金体的字体结构非常险峻。字符越细越长,处理结构就越困难。如果处理不好,会显得很尴尬,不能体现书法的美感。因此,瘦金体的入门难度较大,其笔触连贯工整。没有一定的书法基础,根本无法掌握。爱好书法的人一般从颜真卿、欧阳询的书法入手,再向二王的行书学习,再到怀素的草书。即使将来形成自己的书法特色,也基本上是遵循这些人的风格和精神。自宋徽宗创立首金体以来,一直没有一种主流的书法形式。即使很多人想学,也缺少学习材料,留下的真迹很少,不像其他书法大家有章可循。很多人在想学的时候,也没有一个好的学习氛围和学习材料,所以逐渐成为一个冷点。 瘦金体有其局限性。如果你用它来扩大你的书写,你会有一种气势不连贯,疏散之感。为此,很多人放弃了修炼瘦金体。况且练习瘦金体不是一日之功,没有深厚的书法基础,很难学到其精髓,当代一些书法家虽然热衷于瘦金体,但仍然得不到精髓,没有把它写到一定的境界。在书法史上,薄金体本身就是一侧旁枝,它是孤立存在的。在主流书法界,虽有其旧时位置,却无其后续之位。书法已成为昙花一现,只能被人们点评这是必然的,公众将能够修改书法,但不是主流。瘦金体运笔敏捷,笔迹纤细有力,至瘦而不失肉,其大字尤能看出婀娜之处。因为它的笔画比较细而硬,所以笔画是外露的,泰顿等移动笔画的痕迹可以看得很清楚。它是一种风格独特的字体。 “瘦金书”,是对于“瘦筋书”的美称。以“金”易“筋”,既是同音,又体现了对“御书”的尊重。更何况“薄金”这个词看起来很道气,这也符合“道君皇帝”的气质。至于这个名字赵佶是自己创造的还是后人创造的,那就不得而知了。
文章分类:
学术文章发表
|